|
1979年元旦,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《告同胞書》,如一股暖風吹過海峽,吹皺了鬱結的鄉愁,吹融了堅硬的寒冰,吹開了兩岸關係發展史的新頁。
當年,在廣播裏聽到、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封彰顯民族大義、飽含骨血大愛的“家書”,几多兩岸同胞濕了眼眶又笑逐顏開。40年過去,兩岸親歷者重溫《告同胞書》,撫今追昔,無不感伤滿懷。
密意憶“家書”
1949年後的數十年間,海峽兩岸長期對峙,兩岸骨血至親音訊欠亨,來往斷絕,《告同胞書》的發表,如報春燕,傳來“海峽解凍”的动静。大陸方面鄭重宣佈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和政策主張,發出了歡迎來大陸探親訪友、旅遊參觀、經濟交换的真誠邀約,隨即在兩岸特别島內産生熱烈反響。
“當時,我和愛人在香港。看到《告同胞書》後,他問我要不要回大陸,我説你回我就回!”電影從業者張金鳳回憶當年龄難掩激動之情,直言這份文告撥動了他們“回家”的心弦。衝破重重阻力,張金鳳和丈夫謝雨辰,攜3個年季子女,于1984年來到北京安家,一晃已35年過去。
林江,愛國先烈翁澤生之子,1978年調到福建省事情。现在已年過九旬的林老回憶説,兩岸隔絕對峙期間,親人咫尺海角,杳無音信,飽嘗思鄉愁苦。《告同胞書》的發表,讓兩岸看到了但愿。而後40年兩岸關係不斷發展,同胞往來日趋熱絡,越走越近、越走越親。
1979年4月,《告同胞書》發表後不久,現任《觀察》雜誌發行人兼總編輯的紀欣,第一次踏上祖國大陸。那年她26歲,同业的有20多位留美學生。他們從洛杉磯飛到紐約,再轉赴日內瓦,又經停加爾各答才到了北京。
“雖然一起辛劳,但心裏很激動,體會到回家的感覺真好。”在大陸兩周,紀欣訪問了北京、上海、福建等地。雖然當時大陸還比較落後,但她許下一個心願,期盼有生之年看到祖國強盛、兩岸統一。
中國統一聯牛耳席戚嘉林回憶説,40年前讀到《告同胞書》時深感震动,內心充滿感動。當時他是一位公務員,因不滿島內冒出扭曲歷史事實的分離主義言論而開始钻研歷史。“兩岸要統一,必須要守護好配合的歷史記憶。”
見證40年兩岸關係發展
40載寒來暑往,兩岸交换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,由淺入深,由單向到雙向,熱潮不斷,波瀾壯闊。許多親歷《告同胞書》發表的兩岸人士,恰是遭到這份文告感化而投身兩岸交换事業的。
“《告同胞書》改變了我的人生。”40年前,黃紫玉在香港經商。《告同胞書》發表後,親友奔波相告,聽聞此动静,她也喜出望外,“猶如感覺到春季的氣息”。看到大陸鼎新開放帶來的機遇,她決定投入兩岸貿易,饰演橋梁脚色。
“當時仍有很多質疑、否认之聲,但我認定,只要對兩岸老苍生好,我就該盡力去做。”黃紫玉不顧告诫,衝破束縛,成為大陸鼎新開放後第一批回大陸的。
不僅投資大陸,還建立社團助推兩岸交换,熱心公益慈善事業……黃紫玉坦言,為國家、為民族、為兩岸同胞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,她很是骄傲。
《告同胞書》首倡兩岸“雙方儘快實現通郵通航”,“發展貿易,互通有無,進行經濟交换”,兩岸“三通”議題就此提出。2008年,經過兩岸同胞30年的苦苦期待,直接“三通”終成現實。而投下第一封直郵家書的恰是诞生在、現居北京的全國原副會長鄭堅。
新中國建立前夜,鄭堅從來到大陸求學,1949年兩岸隔絕後,鄭家離分兩岸,書信斷絕,電話欠亨,一道海峽,竟成兩重天。“卿妹啊,今天終於迎來了兩岸‘三通’,特發去直接通郵的紀念封,提早向你們贺年……”鄭堅在信中帶淚寫道。
中心原副主席吳國禎生於,後留學海外,1977年决然回到祖國大陸事情。1993年,他時隔多年重回。吳國禎回憶説,當時教師的薪水和钻研經費是大陸教師的十倍,地區GDP相當於大陸的近四成。而現在,兩岸教師薪資程度相當,大陸許多教師钻研經費更高,地區GDP則只有大陸的約百分之四。
“當年想不到的事变,現在都發生了。祖國大陸飛速發展進步,未來還會繼續發展下去。而40年前兩岸沒有來往,现在兩岸交换熱絡。”吳國禎説,“比拟以往,我們有了更多的物質和社會基礎去推動兩岸關係發展、實現祖國和平統一。”
習總書記講話催人奮進
在《告同胞書》發表40週年之際,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首要講話,周全闡述安身新時代、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大政策主張。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飽含密意、催人奮進,讓們溫暖在心,更備受鼓动。
老鄭堅和兒子徐波2日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了《告同胞書》發表40週年紀念會。鄭堅説:“現場聆聽總書記的講話,深受感動。總書記提出的重大政策主張合适兩岸民意等待,必將産生深遠影響。祖國和平統一远景越來越开阔爽朗!”徐波補充道:“從總書記的講話中,我們聽到了祖國統一的春雷聲。”
“總書記的講話讓我深受震動,他的論述高高在上,內涵豐富而深入,值得好好研讀、深刻思虑。”黃紫玉説,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她加倍堅信“祖國必須統一,也必定統一”。
張金鳳説,習總書記的講話講到同胞的心田裏了,讓人心裏暖暖的。隨著大陸持續進步,她身邊不少朋侪都巴望來大陸發展。張金鳳的大女兒是音樂經紀人、兒子是攝影指導、小女兒是服裝設計師,現在都紮根在大陸。“我想用親身經歷告訴同胞,儘管安心地來這邊發展吧。”
林江説,父親曾把名字改為翁振華,以明振興中華之志。“人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,我們要把愛國傳統一代代傳下去。現在我女兒也在從事對臺事情。我對祖國和平統一充滿信念。”他説。
92歲的鄭堅白叟動情地許下心願:“在有生之年,能聽到祖國統一的好动静。”(執筆:劉歡;參與采寫:石龍洪、許曉青、許雪毅、章利新、林凱) |
|